户外教育官网

 Outdoor Education official website

当前位置:

网站首页    权威发布    专家观点    卢元镇:中国体育改革社会化进程纵论
创建时间:2024-04-13 20:54

卢元镇:中国体育改革社会化进程纵论

 

摘 要:全面深化改革是党和国家的既定政策和总体要求。面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,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面临诸多新矛盾、新挑战,中国体育社会化、系统化改革刻不容缓。厘清中国体育改革的重点难点,冲破思想观念障碍,突破体制机制束缚,以期在深化改革中持续推进体育强国建设。

关键词:中国体育事业;体制改革;社会化

引文格式:卢元镇.中国体育改革社会化进程纵论[J].西安体育学院学报,2024,41(1):1-4.

 

      中国体育改革已经持续了 40 多年,作为这场改革的观察者、亲历者和受益者,纵论这段为期不短的历程,深深地体悟出以下 4 句话: 

主张体育改革需要勇气; 

坚持体育改革需要韧性; 

推动体育改革需要理论; 

完成体育改革需要合力。 

1 何谓改革和体育改革?

      改革,常指改变旧制度、旧事物。指各种包括政治、社会、文化、经济、宗教组织作出的改良革新,不以革命的方式达成改变现状的目的。改革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强大动力。改革是否能成功会影响一个国家的走向,改革成功则可让国家走向稳定繁荣。 

       1995 年出台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》规定:“国家推进体育管理体制改革。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、社会团体和公民兴办和支持体育事业”。这段文字有 2 个含义: 

     (1)体育改革是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,经过几十年的社会演变,“管理”一词已逐步让位于为“社会综合治理”。 

     (2)体育改革的宗旨是社会化。桥归桥,路归路,该给社会的给社会,该给企业的给企业,政府把属于公共服务体系的各项工作做好。以前讲的是“鼓励”,而今天讲的是“必须”。政府要尊重社团,善待企业。要按照市场原则配置体育资源。最终实现“小政府、大社会”,管办分离,政事分离,政企分离。 

2中国体育改革的方向是什么?

      中国体育改革要向以下 4 方面努力: 

     (1)权利。保障每个公民都有参与体育的权利,包括参加竞技体育的权利,政府要保障这一权利的实现。要实现体育“工具论”向“目的论”的转变。 

     (2)效率。要由国家作为唯一的管理主体,实行封闭性和单向度管理的国家管理模式,转向由开放的公共管理与广泛的公众参与这 2 种基本元素综合而成的公共治理模式,表现为高效的开放性和双向度。 

     (3)公平。以人民为中心,实现社会均等化,由少数人的精英选拔转向多数人的社会参与。 

     (4)科学。由经验的走向科学的。 

3中国体育改革为何如此紧迫? 

      体育改革的紧迫性是因为面对种种强大的压力造成的。 

3.1 来自国际体育的压力 

     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,正在崛起之中,竞技体育的成就是崛起的一部分。体育改革必须面对国际竞赛活动。当前中国体育在国际体育竞赛中的颓势已经显现,在近几届奥运会上中国队的表现整体形势非常严峻,含金量较大的“三大球”与其他集体项目下滑趋势严重,奥运备战工作较为被动。 

3.2 来自亿万民众的压力 

      民众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空前高涨,自觉性、自发性极大提高,竞技体育的多元化趋势趋于明显;   

      民众对竞技金牌的价值观回归冷静,金牌至上的观念有所改变; 

      由于足球等项目暴露出假球、黑哨、赌博等问题,民众对竞技体育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,民众议题十分广泛,话语极其尖锐,这是必须给予重视的。 

3.3 来自全社会改革与发展的压力 

      由于教育改革,运动员的入学、转学受到限制,业余训练的流动性下降;由于医疗体制的改革,运动员疾病可以纳入医保,而解决伤病问题需要另辟财源; 

       由于住房体制的改革,对运动员的奖励缩水; 

      由于退休体制的改革,体育行政机关、事业单位和社团的人员统统不再发放退休金,而进入社保; 

      由于社团体制的改革,体育社团化发展不再是可商量的事情,必须限时解决; 

      由于健康中国的推行,体育进入健康的非医疗干预,体育的价值观必须尽快转变。 

4中国体育改革的重点 

      毫无疑问,竞技体育是体育改革的重点。因为: 

     (1)中国体育的行政体制与竞技体育体制关系十分密切,在国家体育总局的行政机构和 40 多个直属事业单位中全面负责群众体育的只有 2 个,其他不是全部服务于竞技体育,就是赋予了大部分服务竞技体育的功能。 

     (2)竞技体育体制占据着全国绝大部分体育资源。 

     (3)竞技体育体制改革制约着其他体育体制,包括体育行政管理体制、群众体育体制、学校体育体制、体育产业体制的改革与发展。 

       我国的竞技体育体制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,是一种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契合具有行政垄断性质的体育体制。这种体制将体育资源高密度地集中在高水平竞技体育的高端。      

      今天,我国竞技体育已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、难于克服的弊端,因为这些弊端的根源来自这一体制;这种体制的垄断性压抑了它的创新性,正在承受着巨大的制度性成本和代价,包括人文成本、经济成本和政治成本,从而使竞技体育无法得到从容的发展。 

      这些弊端成为中国竞技体育必须成为改革重点的理由。

5竞技体育体制改革中的重要关系 

      (1)业余训练与专业体育的关系。20 世纪 50 年代形成的、与教育有紧密联系的业余体校体制,到 20 世纪 80  年代每年以 15%的速度衰减,我国的业余训练至今没有找到一个适宜的体系,以及与专业队衔接的方式。 

      (2)专业体育与职业体育的关系。进入职业化的足球、篮球等项目,始终未能解决好职业比赛与专业比赛(全运会、奥运会等)的关系,未能解决好专业比赛的社会效益与职业比赛的经济效益的关系,处于两败俱伤的局面。更甚至于有用此事为借口来否定职业体育的观点和现象。 

6竞技体育体制改革的难点  

     (1)推动体育改革的领导者改革决心还需坚定。 

     (2)推迟、回避改革的借口:大型运动会过多,政治包袱沉重;认为举国体制的优势大。 

     (3)体育界人员的综合素质还需提升,有些人不愿放弃既得利益。 

     (4)体育彩票改变了竞技体育财力不足的窘境,改革的经济动力不足。 

      于是,体育改革出现“肠梗阻”的现象。 

7竞技体育体制改革的理论疑点 

      在当今的体育改革中,有些理论上的疑点直接影响着对改革的认识,主要集中在以下 2 点。 

7.1 对“举国体制”的认识 

      “举国体制”的本质是竞技体育由政府来管、政府来办。事无巨细,全由政府包办。在新中国成立初期,迫于国家积贫积弱的原因,政府直接操办竞技体育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,这是值得称道的。然而,它排斥了竞技体育除争夺金牌外的其他功能,特别是竞技体育对青少年的文化教育功能,以精英竞技将绝大部分儿童青少年拒之于竞技体育大门之外,也拒绝了体育的产业化发展。如此最终使竞技体育的路越走越窄。 

7.2 对金牌功能的认识 

      任何一项体育运动最终都会走向竞技,竞技就要争夺金牌,任何一个有尊严的国家、有骨气的民族都视金牌为瑰宝。金牌对激发民族意识、爱国精神所起的作用在和平时期是非常重要的。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深受儒学影响、较为排斥竞争的民族,金牌尤具文化意义。 

      然而,过分夸大金牌的政治功能,搞到“金牌至上”“唯金牌论”的程度,就事与愿违了。而且,与获取任何稀缺财富一样,争夺金牌必须付出代价并承担风险。我们只看到金牌正面的政治效益,而讳言失去金牌可能隐含的负面影响。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,我们不能再回避这些可能造成突发性、群体性事件的、潜在的不安定因素,这些因素若转嫁到政府部门,是很危险的。我们的观点是,反对将金牌数量作为衡量政府体育业绩的唯一指标,反对不择手段地获取金牌,惟金牌论英雄;但并不拒绝金牌。“金牌至上”是错误的,但没有金牌是万万不行的。   

8中国体育改革“夹生饭”带来的危害 

      中国体育改革的长期滞后,导致了体育改革煮成一锅“夹生饭”,带来的问题是严重的,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: 

      (1)体制落后造成的运动成绩下滑日益严重。中国体育正在承受着巨大的制度性成本和代价,体制的垄断性质也极大地压抑了创新精神,当其他国家针对集体运动项目开始实行全面市场化的职业化体制时,中国在这些项目上曾经的优势荡然无存。最典型的就是“三大球”与大部分集体项目的日渐衰落,特别是中国足球,亟需整治令人不齿之顽症。 

     (2)体育改革停滞为腐败留出空间。近 10 年来,中国体育的格局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之前只是一个不起眼的文化事业系统,全国只有几十亿元资金的小进小出,而现在已成为亮眼的庞大的“红海”,上千亿元资金大进大出,易人交易频繁,钱货交易日大,若体制不改革、法治不完善,贪婪腐败必将愈演愈烈。当下中国足球的种种怪现象背后有腐败作祟,体制漏洞给腐败留足了活动空间,体育口再不认真从体制源头查找原因,从政体育将成为一种高危职业。  

     (3)机构重叠繁复,不适应国际竞技体育的竞争环境。由于体育改革不彻底,原有机构、改革过渡性机构与改革完成性机构长期并存,形成了多重机构“齐抓共管”的复杂局面。比如某个球队,其上级领导单位包括协会、项目管理中心、竞技体育司主管处室、训练局以及总局分管领导,加之地方体育部门也参与其中,如此政出多门,一线队伍如何专心训练比赛?现在的国际竞技体育技战术发展变化很快,运动成绩排序也千变万化,中国这台沉重的体育管理机器如果不能轻装上阵,还能持续多久?值得思考。 

     (4)体育运动的各区块难以协调共处。放眼世界体育发展趋势,竞技体育、大众体育、职业体育、学校体育与体育产业不仅分工明确,更是协同发展。政府、社会组织、企业、学校、社区等各领职责,达到充分动员社会,人人分享体育。国内对于全民健身,需要更多有创新价值的活动开展起来。“体教融合”叫得很响,仍是剃头担子一头热。“校园足球”今后如何推进还有待观察。 

      (5)中国职业联赛几近寒冬。足球、篮球是中国体育市场化、职业化改革的排头兵,翻看过往,中超、CBA 的广告赞助商已悄然变局。职业联赛举办之初,大量外企冠名赞助并参与运营,仅仅几个赛季外企便识趣离开。冉冉升起的民营企业家欣然接盘,但好景不长,民企不堪重负,地方政府只好做媒引进了大量国企和房地产商。随着中国 GDP 放缓,经济下行压力越来越大,一些房地产巨头“爆雷”,个别职业球队应声解体。集体项目资金投入大,又几乎不可能获取升国旗、奏国歌的政治效应。这种市场化改革,成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“弃婴”,在实际运营过程中,体育行政部门则以备战奥运会、世界杯,安排国家队集训为由,更改赛制,减少比赛,压缩赛期。广告赞助商、职业俱乐部没有太多话语权,断离成为唯一选择。中国职业体育联赛的寒冬已至,期盼春暖花开。

9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体育改革应注意的问题

     (1)要保护已有的体育资源不因改革而流失。在这场改革中,特别是在体育行政部门的机构改革过程中,如何将政府手中的体育资源有效转化到体育社团中去,已经成为这一时期必须着重解决的问题。 

     (2)做好多方面的政策协调。在未来 10 年,随着体育社会化程度增高,体育资源与体育活动等要素增长加快,使体育与社会其他部门行业的体制、机制之间的冲突点也越来越多:体育空间发展与规划、土地、水利、环保等部门之间,赛事活动与公安部门之间,业余训练与教育部门之间,社团建设与民政部门之间,体育产业与财政、税务、工商等部门之间,都可能出现种种冲突。这些现象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表现,必须由体育行政部门着手协调解决。每解决一组矛盾就意味着体育社团获得一次认可、一次解放。 

     (3)大力培养体育社团的领袖与骨干。这场改革的成败既取决于体育行政部门有没有勇气分权让利给社会,也取决于社会团体具备不具备接受的能力。大力培养与提升体育社团的治理能力是当务之急,也是考验这一轮改革者决心与诚意的试金石。 

10结语

       体育改革是打开中国体育春天大门的钥匙。 

       只有改革,中国体育才能为今后更大的发展赢得时间和机遇,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业中摆脱落伍者的困境; 

       只有改革,中国体育才能在国际竞技赛场上重塑辉煌; 

       只有改革,中国体育才能给体育产业的发展开拓出更大的空间和更丰富的资源; 

       只有改革,中国体育才能真正使儿童青少年和整个民族的体质强健起来; 

       只有改革,中国体育才能与美丽中国、绿色中国、健康中国和幸福中国并肩走在康庄大道上。 

 

免责声明:图文来自于网络,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,仅代表作者观点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          

联系邮箱:

 

联系电话:

 

联系我们